不只是特斯拉粉丝,相信只要是有在关注汽车相关议题的朋友,无论是否对於四轮电动车特别有兴趣,应该都能感受到近期各家厂牌几乎都齐推电动车款的趋势。而随着市面上的电动车款选择越来越丰富,无论是车辆型式,又或者是关於电动车的改装市场,不意外的也将更为多元。更因为如此,很有可能以往相关服务叫少遇到的问题,也将会被放大到不得不处理的状态。最近,由从中国大陆传来的快充站「拒客」案例,倒也相当值得我们参考。继续阅读中国电动汽车「改装直流快充」遭拒充,车主傻眼向媒体投诉报导内文。
▲图片来源:懂懂笔记
中国电动汽车「改装直流快充」遭拒充,车主傻眼向媒体投诉
相较於台湾目前来讲电动车款还比较偏向於大型轿车或是休旅车款。中国大陆目前相当流行的微型电动汽车,因为电池与车型都相对较小,且配备可以缩减到十分阳春的状态(除了续航可能才一百公里,似乎连冷气都可以不附,就… 求个至少还有铁包肉这样…)而让售价可以压到极低的境界,成为对岸非常流行所谓的「新能源汽车」。
是说,台湾如果有的话应该也会卖得不错吧?这点 加入 MIH 联盟的宏佳腾也有在着墨。
然而,随着中国大陆在包括 PHEV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与像是五菱宏光 Mini EV 这样的微型电动汽车更为流行下。原本主要是希望造给具备快充机能电动车使用的快速充电站点,业者最近则是突然针对这类车款祭出「禁令」。至於是为啥呢?其实也不难理解,就是他们原厂都只有标配慢充的支援,将会大大拖延到占用设施的时间。
毕竟就算是一般来说电量较小的 PHEV 以慢充进行补电,也是需要至少数个小时以上;相对许多快充车辆可能只充个半小时就有足够电量继续旅程的使用情境,真的是有不小的差距。
这样的情况在以往,可能充电站数量与电动车数量的比例还不大的状态可能还好。但当这些出门在外需要「补个电」的车辆变多 – 特别是五菱宏光 Mini EV 这种车大卖之後更是加剧。显然这些快充站点乃至於其他具备快充规格的电动车主,自然就会希望充电设施可以有更好的翻桌(站)效率。服务到更多的车主,让更多人可以享受到快充服务。
有意思的是,根据中国网站所收到的投诉内容。充电业者最近不仅会阻挡慢充的车辆,就连後续透过三方业者设备改装成快充的车款,现在也被视为禁止往来户。他们的改装方式就广告看,是可以透过改装为「直流充电」,将包括五菱宏光 Mini EV、比亚迪与 BMW i3 等原本为慢充的车款,改为可以达成 30 分钟快充 90% 的快充效率。
这种一听就觉得很危险的事情。根据中国媒体访问业者是声称自己不仅有相关的设备标准认证,还表示其实大部分电池系统都可以支援到 400 ~ 750V,所以只要绕开原厂的充电机构即可实现快充。
这种一听就觉得很危险的事情(我是不是又重复讲了一次),之所以会被快充站点业者给阻挡,最主要还是因为没办法确定这些改装充电设备的安全性。
虽然改装业者与对快充的方便性食髓知味的车主都不觉得有问题。但有专家指出,仅管电池规格可能可以支援到直流快充,但很多原厂快充车种其实还会有额外相应的进阶冷却机制,进而确保充电的稳定度。另一方面,他们声称的标准认证其实也被专家揭露仅适用於充电桩,而非车内安装可用的改造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