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ie Su/用AI解决塑料、电子废弃物问题!2022东南亚新创崛起 全球创投看什麽?投什麽?

Image Source:flickr/修叶 CC BY 2.0

文/Howie Su

新创募资火热,交易件数与金额大有斩获

自疫情发生的18个月以来,全球创投在证明其营运韧性同时,也替投资人带来可观回报:单就在美国上市的新创而言,创投为其出资人带来5,100亿美元的出场价值。而在2021年第三季,全球新创交易笔数高达3,518笔,交易金额达820亿美元,其中,早期的天使轮与种子轮资金投资金额大有成长。而投资人类别也呈现多元化,如共同基金、私募基金、国家主权基金、家族办公室等另类投资人(alternative investor)也加入新创投资行列。当然,从地理区域别来看,北美依旧是新创与创投最活跃的地方,但许多投资人开始将目光投往东南亚市场,究竟他们看到了什麽机会?

Image Source:unsplash

2022年东南亚:平台新创为主,深度科技崛起

与金融科技崛起的背景类似,东南亚受惠於网路经济的崛起,许多消费者以手机等行动装置来个弯道超车,具备强大行动装置操作能力,加上东南亚人口丰沛、享乐主义的生活价值观等要素,使SaaS服务成为东南亚业者的主要运作模式,也带动一波平台式新创崛起。如果以独角兽的数量来看,新加坡的独角兽数量为该区域领先者,如SEA、Lazada、Grab、HyalRoute、Trax、PatSnap;其次为印尼的Traveloka、Go-Jek、Bukalapak,清一色皆是平台型新创,共通点为杠杆资料科技的威力,串连消费、交通、金融服务、电商等功能融入消费者的生活。

Image Source:FB/Gojek Indonesia

除消费者为导向到平台型新创外,特别的是,在ESG浪潮下,东南亚也开始出现深度科技为主的新创。所谓深度科技即以科技为媒介,解决社会,乃至国家的问题,如粮食、环境、教育等。举最近种子轮募得50万美元的新加坡新创Waste Labs而言,该新创创立於2020年,主要业务为运用演算法与AI平台衡量资源浪费程度并进行资源配置优化。

Image Source:youtube/Waste Labs

仅仅不到一年时间,Waste Labs已与香港、新加坡、伦敦、澳洲等国家的相关机构合作,减少塑胶、食物、纸板、电子废弃物浪费问题。该新创获选国际人才投资者Entrepreneur First的「新加坡九家全球深度科技新创」,其他业者包含Allozymes、Bioponics、Cocoon、DiviGas、InPact、Origin Health、Surge Analytics、Venture L等,这些新创都善用资料分析技术解决重大问题。虽然当前各种数位技术依旧主导新创题材,但在2050年减碳趋势下,低碳与减碳新创将有很大机会获得投资人关注。

20大投资者出炉,仍看好AI未来应用

在投资者部分,除传统新创外,与欧美业态不同的是,东南亚的投资人有许多是企业创投或是国家投资机构。其中以新加坡为主力,如Wavemaker Partners、Antler、SGInnovate、SEEDS Capital、Surge、Insignia Ventures Partners、EDBI invests等,看好AI在未来五年为应用爆发期,这些投资机构大力部署东南亚新创。同时,马来西亚与印尼在近三年创业热潮与政策支持下,许多家族办公室投资单位与企业也纷纷布局AI新创领域。而除了东南亚当地外,美欧日业者如红杉资本、软银愿景基金、500 Startup等,越来越多投资人将目光投向这个新兴经济体。

由於东南亚的新创以软体应用服务与平台为主轴,变现能力较底层技术快上许多,这也是投资人愿意将资金倒入该市场的原因。同时,疫情加速数位应用以光速前进,庞大的数位缺口衍生出巨大市场商机,吸引许多年轻人投入创业,硬科学和应用工程新创也逐渐崭露头角。值得一提的是,东南亚国家近年来纷纷端出各种数位政策扶植产业转型,使得资讯软体业者、垂直领域新创突然站在风口上,加上地区与国际资本协助,未来东南亚新创应可成为极具爆发性之市场。

Uber也不是对手!东南亚「超级App」Grab是什麽来头?

Image Source:Grab

文/Howie Su

Grab风光上市的背後,谁是最大赢家?

跟随着另一家在2017年於美国上市的SEA集团的脚步,东南亚的共乘交通服务龙头Grab宣布在美国以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风光上市,当前估值约为400亿美元,Grab已经不是独角兽(估值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新创公司),而是十角兽(估值达到100亿美元)等级的企业,就投资方来说,最大赢家莫过於软银、淡马锡、黑石集团,老虎基金等机构投资人了;而公司创办人陈炳耀、陈慧玲也在纳斯达克敲钟时提到平台经济的成功性。不过在上市的背後,Grab在这九年间到底经历哪些风雨?又享受哪些红利果实呢?

▲Grab创办人陈炳耀同时也是富三代

Image Source:Grab

整合资料、市场、联盟的巨型平台企业

身为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东南亚公司,Grab的营运版横跨8个国家、400多座城市,提供消费者的搭乘、外食,与支付需求的「超级App公司」,旗下有GrabFood、GrabMart 、GrabExpress、GrabMerchant等业务。公司能够快速成长至现在规模有三大原因:寻找联盟、善用资料、细分市场,外加明确的发展愿景:打造东南亚最大的「日常超级App」。Grab的App可与智慧型手机功能相互结合,生成关於个人交通喜好、交通服务市场需求、市中心进出交流量等大量的个人与公共资料,该过程称为资料化,透过资料化Grab得以进行细分市场,如泰、越部分使用者的交通工具是机车,柬埔寨为自行车/人力车,而非汽车,又或是先买後付或当下即付的消费习惯,透过一系列的资料处理洞察出消费者需求,进而寻找相关合作夥伴(如Agoda、Booking.com)以组成联盟。

▲Grab善用资料来扩大平台生态范畴

Image Source:Grab

印尼Gojek或成为其最大竞争对手

2016年,Uber退出中国市场,被当地竞争对手滴滴出行打败;在东南亚的战役中,Uber也败给Grab,主因在於Uber再细分市场策略上不够精确,东南亚虽然是庞大的数位经济体,但其市场区隔破碎化的特质对於想要一次规模化的企业造成庞大营运成本,因此Uber在2018年淡出东南亚市场,并将当地业务出售予Grab。不过这场战役并未停歇,因为下个竞争对手Gojek立马蹦出来挑战,同样从「机车计程车」起家的 Go-Jek 的也以平台优势提供消费者各种生活服务,如按摩、房屋修缮、汽车保养、美发美容等。故此,Grab的业务除重视应用端外,也开始朝向顾问服务与技术建立等面向发展,如B2B 平台GrabMerchant提供小微企业数位转型/行销工具,一方面增加公司的合作夥伴数量,一方面透过顾问服务赚取转型财;又如 Grab Defense 欺诈检测和预防技术,透过整合算法、数据结构和分布式系统团队,开发出AI防诈欺平台,使其诈欺损失降至营收的0.2%,相较於平均的1.6%大幅减少。

Grab上市代表东南亚新创跃上国际舞台

一系列的策略与做法,搭配数位经济的顺风车让Grab风光上市。往更深层的含义来看,其实也代表东南亚的平台型新创走向国际舞台,下个上市的业者可能就是其竞争对手Go-Jek,或是大型电商业者Bukalapak,新加坡的POS系统服务商Qashier、教育科技新创Tigerhall也达到E轮募资的成果,距离上市或被并购仅一步之遥。当然,会笑到最後的赢家大概还是软银、老虎基金跟淡马锡了!

Howie Su/Google、淡马锡发布《东南亚数位经济报告》新创募资、数位金融…4大亮点一次看!

Image Source:unsplash

文/Howie Su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新兴经济体

Google、淡马锡、贝恩顾问公司从2016年开始针对东南亚数位经济趋势发布报告,笔者观察至今已有五年时间,变的是东南亚的数位经济规模水涨船高,数位消费者每年以双位数速度成长;不变的是各国齐心协力合作,在技术、商业模式、消费者、数位转型,甚至投资的议题上密切交流,从政府、企业,乃至新创,在这个多元且破碎的市场中,以及在反全球化与市场区域化的趋势下,合作成为各国共识,而资料、演算法与软体正是串起东协的强大动力,衍生出电商、交通、媒体、金融,甚至教育科技等一系列平台产业崛起,读者若有兴趣可从这里取得报告。

Image Source:unsplash

亮点一:2030年线上经济成交金额将达一兆美元

多亏近年来平台的便利与资料的可使用性大幅提高,加上疫情的催化,使得东南亚的数位消费者在2021年增加了4,000万人,预期网站商品成交金额(Gross Merchandise Volume,GMV)在2030年将达到一兆美元。目前数位消费者总人数为4,400万人,其网路渗透率达75%,换句话说,每十位消费者就有八位的购物行为在线上完成,其中以泰国与菲律宾的数位消费者人数增加最多。在消费品项部分,以生鲜百货、美妆、服饰、电子产品为大宗,其次则为影音订阅、食物外送与交通服务,这些需求近一步催生店家提高数位化程度。

▲东南亚预计2030年站商品成交金额将达1兆美元

Image Source:2021东南亚数位经济报告

亮点二:中小企业加速部署数位平台

根据报告,目前东南亚中小企业(SMEs)有30%投入数位平台部署,其他70%正准备投资数位技术与人员培训。这些已完成数位化的中小企业有几大特色:服务终端消费者(B2C)为主力、正职员工少於100人、强调整合金流与资讯流,以马来西亚、菲律宾,与新加坡的中小企业最为积极。在平台的选择上,多数中小业者已跟随大型平台上驻站为主,如虾皮、Grab等,积极参与生态圈,但不少业者也积极投入数位工具开发,以外挂的方式与大型平台串连,强化消费体验。执得注意的是,许多业者反映平台虽然能带来规模效益,但在平台抽成与自身折扣优惠中仍需要找到平衡点。

亮点三:新型金融服务带动多种商业模式

中小业者对於金流的重视,75%的业者衍生出对数位金融的庞大需求,其中,以数位支付为主要,其次为款项清算、数位保险、线上借贷。可以观察到的是,2015-2018年为线上借贷的爆发期,许多借贷行平台在东南亚如雨後春笋冒出,在供需调整与金融监理机关立法後,数位金融逐渐回归平衡,支付(如电子钱包)又重返需求大宗。同时,82%的业主也期望从支付轨迹中了解费者的轮廓,用於优化销售服务甚至是供应链采购上。

▲东南亚数位经济未来将相当惊人

Image Source:2021东南亚数位经济报告

此外,以fintech新创而言,过去业者多提供应用服务,近年来在软体技术成熟下,也逐渐出现提供数位支付基础设施的业者,以从YCombinator毕业、并获得多家创投投资1.5亿美元(C轮)的印尼新创Xendit来看,公司创办人看到无论是一家Instagram商店,或是东南亚的超大型企业,都离不开数位化冲击,公司为为印尼、菲律宾和东南亚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新创以及大型企业提供支付解决方案。

亮点四:以科技新创为主的企业募资金额再创高峰

截至2020年,东南亚的创投、私募、策略投资总金额为11.6亿美元,预期2021年将超越此数字,逐渐往疫情前的高峰迈进,而市场投入资金(dry-powder)达14.2亿美元,许多创投持续募资。在创投市场,种子轮的募资逐年上升,2020已达1亿美元,原因在於看好数位消费者市场商机以及平台的指数成长爆发性,许多国际投资人愿意在创街初期的阶段投资,风险胃纳性不断增强。从获投产业轮廓来看,电商(含物流)、外送、交通与三类新创为主要类别,这些新创在募资同时,除了投入技术与市场开发外,现在也兴起了数位人才延揽的潮流,这类新兴人才,如软体与AI等领域相当难找,因此新创必须花费更高交易成本来获得此类人才。